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

李克承博士故居-招待會所特質的日式建築

(李克承空間配置圖)
李克承博士故居創建於1943年,已是日治末期,為適應台灣潮濕、多雨的氣候,其建築的材料及構造已經歷相當成熟的在地化革新,如基座抬高、增加通風口、以障子(推拉門)代替固定牆面、在窗下另設通氣窗等,都是為適應台灣本土氣候所做的改良。


  
(雙廊下)
李博士故居的建築略呈L型,為台灣常見的典型日本住宅形式,而建築內的空間分布卻大為不同。一般住宅空間會有大量的押入(儲藏櫃),約占建築總面積的9%,而故居內的押入空間只佔5%;另一特殊點在於故居的雙向廊下(走道)佔總體面積的34%,台灣因炎熱氣候而在建築設置較多的廊下空間,而一般住宅會考量實際空間機能及需求,並不會大量設置廊下這樣的公共空間,大多設置佔比10%上下;最後是住宿的居間(寢),故居的居間佔比為25%,與一般住宅的35%有所差異。綜合以上三點,可以推測故居應是具有會所性質的聚會空間  

(李克承故居與總督官邸乙種宿舍比較表)

資料來源:新竹市李克承博士故居調查研究暨再利用規劃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