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

從李克承博士故居內的椰子樹談-日治時期景觀栽植

走進李克承博士故居,三株高聳的椰子樹出現映入眼簾,這高度約有五層樓高的椰科植物,與博士故居一層樓的建築高度形成強烈對比,當時在新竹算是地標,從十八尖山都可看的到。他們在日治時期被種下,屹立已超過七十年,這背後存在當時獨特的時空背景。

根據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計畫研究助理周湘雲於〈景觀植物與熱帶南國景象 --- 椰樹種植〉一文中提到,日治時期由台灣總督府引進多種椰科植物作為美化都市街道、公園綠地與公家機關庭院之用,並先後在台北及恆春設有熱帶植物苗圃,以利培育與種植。

日人田代安定在日治時期曾發表《臺灣街庄植樹要鑑》與《臺灣行道樹及市街植樹要鑑》。他參考當時歐美殖民國家的做法,主張行道樹是一個國家文明與進步的指標,同時他認為棕櫚科植物能耐強風,非常適合亞熱帶氣候有颱風的台灣。

李克承博士故居庭院中的椰科植物便是亞歷山大椰子樹。這個樹種最早在1896 年透過日本地方政府寄贈種子而首次引進台灣。1901年,田代安定又再次把亞歷山大椰子樹幼苗從日本植物園帶回台灣,進行多次培育與移植。到了1930 年代亞歷山大椰子已經是臺灣各地被廣泛運用的庭園與公園用樹種。

除了亞歷山大椰子樹,當時由日本人所引進椰科植物包含孔雀椰子、砂糖椰子、棗椰、大王椰子、扇椰子、油椰子等,在現今台灣景觀也常見到。



李克承博士故居簡介

李克承 (1909-1986),新竹北門人,為新竹第一位醫學博士,旅日深造表現傑出,回到家鄉懸壺濟世四十餘年,對新竹醫療貢獻匪淺。李克承博士故居興建於1943年,其特色為招待會所性質的日式建築,目前為新竹市市定古蹟。



1 則留言:

  1. I just like the helpful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for your articles. I'll bookmark your weblog and test again right here regularly. I am relatively certain I'll learn plenty of new stuff right right here! Good luck for the next! all of craigslist

    回覆刪除